- 绵阳四〇四医院“2号楼各病区科室文化墙打造项目”采购公告
- | 绵阳四〇四医院“转运呼吸机”采购公告(第二次)
- | 绵阳四〇四医院“医疗意外保险服务平台”采购公告(第二次)
- | 绵阳四〇四医院中央空调内机、管路等零星维修服务采购公告(第二次)
- | 绵阳四〇四医院“2号楼6楼日间手术室安装洁净板”询价公告(第二次)
- | 绵阳四〇四医院“2号楼手机智能充电设备投放服务”询价公告(第二次)
- | 绵阳四〇四医院“ 脂肪离心机及吸脂机”采购结果公告
- | 绵阳四〇四医院“色素型嫩肤治疗手具1套 ”采购结果公告
- | 绵阳四〇四医院“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维修配件 ”采购结果公告
- | 绵阳四〇四医院“ 超声治疗头一套”采购结果公告
【学党史 铭初心】红色传承——医院老革命、老前辈讲院史【3】殚精竭虑,艰苦奋斗,建设独具特色的综合医院
火红年代创基业,跃进路上谱乐章。诞生于绵阳市跃进路的绵阳四0四医院,与国家“一五”计划和“大三线建设”息息相关,绵阳四0四医院随着国家电子军工基地(涪江有线电厂、国营长虹机器厂、国营华丰无线电器材厂、涪江机器厂)在绵阳兴建应运而生,医院的建立与发展,都烙上了深深的红色印记。
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绵阳四0四医院结合医院特点,聚焦生生不息的红色传承——“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、团结协作、勇于创新”的三线精神,紧扣“办实事、解难题”,深入开展弘扬传承医院红色文化活动,进一步推动我院党史学习教育及医院文化建设走深走实。
黄文仲 男,汉族,1943年5月生,四川省绵阳市人,中共党员。1966年,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,分配到西藏灵芝地区某陆军医院工作。1979年,转业到医院。1984年,任副院长。1988年,任院长。1993年,调北京电子工业部第四0一职工医院。
我于1979年底转业到绵阳四0四医院工作时,感觉医院就像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卫生所,整个大楼、门诊、病房、机关、后勤及外面秩序很乱。建筑房子有的是干打垒,有的是红砖房,设备条件很差,没有现代化设备,最值钱的是进口的匈牙利500Ma/X 光机,没有现代化设备,病人门诊量一天就100-200人次。医院从规模、设备等条件与我工作过的部队医院相差很远。
1986年,医院从电子工业部下放到四川省电子工业厅管理,以前医院归电子部管理时,只收治跃进路各厂的病人,那时病人不多,经济效益差。1988年,体制再改变,医院从省电子工业厅下放到绵阳市电子局,经费来源很多靠自筹,医院效益很不好,职工福利、奖金、医院发展都受到很大影响。体制一改变,不清楚医院今后发展方向、经费来源等怎么办,当时医院面临的困难很多。归部里管理时收治病人后,所有事业经费由部里拨款,唯一的一台X光机都很陈旧,没有现代化设备,到部里要购置新X光机经费都跑了三趟,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和不愉快的事,部里最终拨款50万元购买了新X光机,当时购买X光机是医院业务最基本的需要。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,需购买CT诊断机,医院没有钱,像样的进口原装一手CT诊断机需上千万,买二手CT诊断机又担心质量,当时购买二手CT诊断机就需100多万元,想办法找多方投资,跑了很多医疗公司,希望能投资医院医疗设备,后因多种原因都没有谈成功,最后职工集资才把CT购回。
当时,更不用说搞基建投资需花很多钱,想改变医院面貌和就医环境都需要钱,想新修建一幢门诊大楼,需花3000多万元,已找西南设计院设计,因经费问题没法实施。当时由于体制不顺,虽然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一些支持,但因部里没有将医院完全下放,很多事情办起来都不顺,有很多困难,因此,影响了医院的发展。要靠医院自身增收节资,搞建设不容易。70年代每年收入大概十多万元,到80年代有几十万元,除去支出基本没什么剩余的钱,如果医院不发展,职工福利、奖金都受到影响,只有将医院经济效益搞上去医院才能发展,后来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全院职工的努力,效益逐渐好一些,每年也能拿出上百万元钱购置设备了。我接手医院时由于体制突然改变,困难很多,对医院今后发展心中无数,好在有省、市政府的支持和全院职工的努力,医院逐渐走出困境。
医院和企业一样需有拳头产品,没有拳头产品、没有质量,效益上不去,医院职工的信任度、病员的来源都将受到影响。当时绵阳的薄弱环节是心血管外科,别的医院水平和我们医院差不多,通过请进来走出去、做动物试验、请广元410医院朴庆云院长亲自做心脏外科手术,先在狗身上做,试验有失败也有成功的,体外循环没出问题,很成功。朴庆云院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病人的信任度也很高,心脏手术做了上百例,逐步过渡到本院医生自己操刀做。心脏外科是高风险手术,需方方面面配合,由于配合的好,没有出问题。进口体外循环机需上百万元,医院无钱购买,只能买国产几万元的来代替,呼吸机必须用进口的,心脏手术风险大,不能出意外。市里从经济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。开展心外科、心内科必须要做心血管造影,做造影必须要设备,进口需要一千多万,当时医院没有经济能力,跑了部里三趟拨了50万元买了一台胃肠X光机,经放射科技师改装,勉强能做心血管造影,效果还可以,能给临床解决一些问题。开展心内科做心脏检查国产设备不能代替,花了20多万元购置了一台进口彩超做心脏B超检查,基本解决了心内科的诊断检查。通过设备的配置和医疗水平的提高,扩大了医院对外的影响和知名度,床位开设能上300张以上,年收入达400多万元,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明显提高。八十年代末医院着手创“二甲”医院。1994年被四川省电子工业厅命名为“精神文明”医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