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  2016年1月1日  星期一

我的位置- 首页- 医院动态 -医院新闻

这项目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,快来看有何厉害之处

出自:宣传科   浏览次数:8740 更新时间:2021/3/19

近日,市医学会发布2020年度绵阳市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,对21个获奖项目和 18 个优秀组织单位进行通报表扬。绵阳四0四医院斩获佳绩,不仅获得优秀组织奖,还有5个参评项目获奖,其中《新冠肺炎救治及院感防控的信息化支撑应用研究》项目获一等奖。

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工作中,传统的诊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、医疗业务和疫情防控需要。”说起研究这个项目的初衷,项目带头人、时任绵阳四0四医院党委书记周云表示,运用5G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创新应用和探索实践,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下的信息化支撑体系,是提升服务效率、共享专家资源、保障医疗救治效果、提高服务水平、防止医患交叉感染,保障公众健康,缓解防护物资紧缺矛盾的重要举措,也是科学分诊、科学治疗、科学防控的重要保障。

据该院信息中心主任肖强解释,首先是拓展微信小程序功能,创新门诊诊疗模式,开通“AI导诊”、“发热自查”、“核酸检测预约”、“发热门诊”挂号、“院内导航”等功能,满足患者自助评估、查询发热门诊地点、来院导航等就医需要,便于患者线上操作,减少线下接触环节,缩短等待时间。

就拿“AI导诊”功能举例来说。进入“绵阳四0四医院”微信公众号,在“就诊服务”专栏内点击“AI导诊”后,就可以看到“智能导诊”“智能问病”“智能问药”“疫苗查询”“辟谣较真”等在线服务,患者可随时随地咨询疾病和用药等问题,在描述流鼻涕、睡眠不好、恶心头晕等症状后,将推荐可挂号的科室和医生,不仅专业还很便捷。

同时,运用5G和物联网技术,创新住院诊疗模式。比如:建立多生命体征监测系统,实现患者体温24小时持续监测;建设远程会诊系统、视频会议系统,完成四川省首例 5G网络状态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远程会诊;开展视频查房,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;建设车载CT检查系统,实现总院、隔离病区、备用隔离病区范围内信息共享,有效解决集中、异地检查带来的转运、防护、交叉感染等问题。

“这些创新手段,运用5G和物联网技术,不仅有效下沉专家资源,提升诊疗能力,还能利用可穿戴设备,通过物联网,实现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和传送,实现患者包括患者体温在内的7*24小时持续监测,适当减少医护人员进入病房的次数,减少防护物资用量浪费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。”肖强告诉记者:“此次研究从破解疫情期间的患者就诊住院救治中的问题着手,着力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难题,研究成果在疫情期间新冠肺炎救治及院感防控中发挥中重要作用,为完善疫情下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示范案例和理论依据。”

据了解,目前该研究成果己在3家市、县级医疗机构推广试用,各试用单位均表示较原有就诊和救治流程有重大改善,在疫情期间提高就诊效率、提升医疗服务质量、节约防护物资、改善医患关系、增加院感防控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。去年10月,绵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。评价委员会认为“该成果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,技术成熟度达到 5级。”

在此次评选活动中,绵阳四0四医院《低剂量茶碱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》 《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护理研究》《依托三大中心构建医联体内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及推广应用》项目获二等奖,《限制性跨肺驱动压在A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》项目获三等奖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