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  2016年1月1日  星期一

我的位置- 首页- 医院动态 -医院新闻

阳光本无过,但药物性光敏需警惕

出自:临床药学科   作者:袁瑕   浏览次数:758 更新时间:2025/7/11

夏季的阳光总是让人又爱又怕——爱它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,但又怕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。但您可能不知道,某些药物会让皮肤对阳光的敏感度飙升,需要特别注意防晒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药物性光敏反应”,轻则皮肤红肿瘙痒,重则起疱脱皮。今天,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(四〇四医院)临床药学科主管药师袁瑕为大家揭开这一“阳光下的隐患”。

吃药后晒太阳,为何皮肤会“受伤”?

药物性光敏反应的罪魁祸首是某些药物的成分与紫外线“联手作恶”。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,可能发生两种“变质”反应:  

1.光毒性反应:药物吸收紫外线后产生自由基,直接损伤皮肤细胞(类似晒伤,通常发生在暴晒后几分钟到几小时)。这种情况最常见,通常表现为与严重晒伤相似的皮损。

2.光过敏反应:药物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皮肤蛋白结合,引发免疫系统“误攻”自身组织(类似湿疹,可能有1-3天的延迟反应)。

划重点:光敏反应可能发生在服药期间,甚至停药后数周!皮肤暴露部位(脸、脖子、手臂)最易中招。

这些常用药,可能是“阳光刺客”

1.抗菌药物:XX沙星、XX环素、XX康唑等;

2.抗心律失常药:胺碘酮、奎尼丁等;

3.维甲酸及维生素类药:维A酸、异维A酸、维生素A、外用维甲酸等;

4.降压药:硝苯地平、卡托普利、依那普利、氯沙坦、缬沙坦等;

5.降糖药:格列美脲、格列吡嗪、格列本脲等;

6.降脂药:非诺贝特、辛伐他汀、阿托伐他汀等;

7.抗组胺药:氯苯那敏、苯海拉明、氯雷他定、异丙嗪等;

8.非甾体抗炎药:双氯芬酸钠、美洛昔康、萘普生等;

9.避孕药:含雌激素、黄体酮的口服避孕药;

10.消化系统药物:XX拉唑、雷尼替丁等;

11.中药:补骨脂、当归、连翘、沙参、白芷、防风、荆芥、小茴香等;

特别提示:药物说明书“不良反应”栏若标注“光敏性”,务必提高警惕!

科学应对,别因噎废食

需要强调的是,并非所有人服药后都会发生光敏反应,这与个体基因、药物剂量、紫外线强度密切相关。如果医生开具了可能致光敏的药物,不必过度恐慌,更不可擅自停药,服药期间做好防晒,出现严重反应及时就医。


分享到: